“什么?ai转义算法你也有发现?”赵楷失声惊呼。
随即想到,可能是自己误会了。
王霁应该是想咨询问题。
所谓ai转义框架,作用是把通用ai算法转为量子编程范式。
如果能实现的话,现有ai训练仅需少量修改,就能跑在量子计算机上。
量子计算通用性将极大提升!
商业价值极高!
问题是,通用算法有20类之多……
绝非1、2年能完成,乐观估计是5到10年的工作。
王霁才看了1、2天,不可能有什么发现的。
嗯,应该是误会了。
王霁笑道:“我找到了130多个问题,想给大家分享下。”
赵楷:“……”
一时间不知怎么接话。
有位博士冷不丁冒出一句“卧槽”,随即用手捂住嘴。
他还沉浸在巨大突破的兴奋中,还沉浸在不可思议的神奇中,没想到,王霁居然说还有发现……
就好像,身体刚一个哆嗦,立马又来一个哆嗦。
很难不“卧槽”。
其余的人眼里也燃起了期待。
浑然忘了晚饭的事。
根本不想等到明天,现在就想听大神的发现!
赵楷也是一样的心思,拉住王霁胳膊:“要不然就现在吧?去会议室!”
王霁跟着到了会议室,取出电脑,打开代码编辑器。
对着代码就开讲:
“框架本身有50多个问题……”
“首先,经典神经网络到量子线路的映射逻辑中,振幅编码实现数据加载部分,relu激活函数没有量子化……”
“第142行,卷积核平移不变性在量子态下没有转义……”
“第221行,没有考虑串扰导致的虚假关联……”
“第329行,优化器忽略了量子比特的频率漂移……”
“第522行,批处理跟量子并行性的对应考虑不充分,效率很低……”
王霁的代码编辑器里,每个文件都有一大段空白,空白下边是稀释代码。
当然,都用了无色。
只有王霁能看到。
因此,文件缺陷在脑中很清晰。
跟脑机视觉编码算法一样,提示很详细,还有很多专业术语。
而他分享的时候,会议室里的几张表情,也跟吴浩团队的脸色一模一样。
每个人眼神不停变化。
时而发出惊叹的光芒。
这是因为王霁指出了他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