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霁心脏怦怦狂跳起来。
以他对量子力学的粗浅理解,这句提示有三层意思:
第一,这个噪声频率是恒定电磁干扰,但频率太低了,所以冻结粒子的效果不明显,没有达到预定目标。
第二,如果电磁频率提高,是有可能有效冻结粒子的。
第三,如果粒子能有效冻结,它的相干时间会大大延长。
简单地说——
如果电磁干扰频率够高,缓冲池量子相干态就能延长。
而赵教授实验环境遇到的问题,正是池中量子相干态不能持久……
正好对上了!
真是阴差阳错……
本来,王霁是奔着未知原因去的,不希望是热噪声或电磁干扰导致。
可惜运气不好,一开始吴勇就告诉他,红点处不是未知原因。
正是电磁干扰。
但吴勇跟他又有相反的判断。
吴勇笃定认为是jnn导致,他却清楚得很,原因只能是电磁干扰。
这又让他产生怀疑,为什么能量更低的电磁干扰,反而是罪魁祸首?
顺着这个思路,他继续提问。
继续提升掌握度。
没想到,居然得到了意外的提示。
极其有建设性的提示!
王霁暗想:“也不奇怪,这套缓冲池的目的就是冷冻粒子,所以超能力判断的缺陷,是针对冷冻失败而言的。”
提示告诉他,只要尝试更高频电磁干扰,缓冲池就可能成功……
“师兄!师兄!”王霁高声呼唤。
他的呼喊带着兴奋的撕裂音,把7个博士也招过来了。
等吴勇返回,王霁立即问:“有办法对缓冲池施加更高频电磁干扰么?”
吴勇怔道:“这是要做什么?”
王霁:“试试在高频干扰下,会不会冷冻效率更好些。”
他无法用科学原理解释,只能把提示的话语直白念出来。
没想到,吴勇直接回答:“我们试过了,没用。”
他跑回工位,从桌上拿出一份论文,走回观测室递给王霁:“google有人发过文章,说到了频率问题。”
指着摘要最后一句,解释道:
“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……”
“额外施加的电磁干扰,对粒子冷冻效果有一定正面影响。”
“但是,这个效果有限,不足以显著提高相干时间。”
“我们做过多次实验,已经针对性调整,当前频率是最合适的。”
王霁接过论文一看,密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