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另外,大棚总算建好了!眼下这气温正合适!再拖下去,可就要下雪了!是不是该赶紧种点啥?”王信微蹙着眉头问道。种什么这个问题,他琢磨了好几天,始终没拿定主意。
王安平笑着接话:“这还不简单?眼下种啥菜都行。黄瓜、茄子、青椒、瓠子……这些不都能种?等到三四月份,差不多就能上市。卖上一个多月,也该下市了。等八九月份,我们接着种下一茬就是。”
“啊?夏天不种吗?”王信有些意外。
“夏天种啥?”王安平反问,“夏天谁家菜园子不绿?费那功夫干啥?又卖不上价!大棚菜的精髓,就是打这个时间差,种反季节的,明白了吧?”
“行!那就这么定了!”王信一锤定音,“就种黄瓜、西红柿、青椒、茄子、豆角这些。”
“育秧得在大棚里。”王安平补充道,“夜里得烧火,前期最关键!现在这温度,不保温,发芽难。还是弄点煤回来,煤烟少些。”
王信“嗯”了一声:“成!下午让老大去隔壁镇拉一车煤回来。”他转向被选中的四个妇女:“育种的事,就交给你们了!安平,你多指点。”
王安平点头:“先把种子备好。各家凑一点吧,回头村里买了再还给大家。”
“算了!种子值几个钱?”王信摆摆手,“明儿我去趟县里,顺道找我那老战友问问,一并买回来。二十亩地,用量不小。”他环视众人,“今儿这会就到这儿。最后,老话重提:咱老王家得抱成团,齐心干!将来赚了钱,村里会推出一系列福利——孩子上学、老人养老、生病看病,都能得些补贴!都听见没?”
“听见了!听见了!”人群顿时爆发出响亮的应和,不少人眼睛发亮。真能这样,那可就太好了!
可别小看孩子上学的开销。
这年月,农村孩子是多,真心实意供孩子念书的家庭虽少,但做父母的,怎么也得让孩子去学堂认几年字,好歹不当睁眼瞎。
至于孩子自己不愿读的,爹妈也不勉强。可一年下来,十块八块的学费,也是个负担。
主要是,两口子一年忙到头,有些甚至于是拉饥荒,十块八块的话,真心不少了。
老人呢?更不用说了。
上了年纪,除了地里锄锄草,重活是干不动了,挣的那点,也就勉强糊口。
当父母的,有几个能拉下脸找儿女要吃要喝?除非真瘫在炕上不能动了,需要儿女伺候。
可真有那一天,真心孝顺的有几个?
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这话不是白说的。